倫敦中心的廣場很快被失業的工人和恐慌的民眾占領,而憤怒的人群已經包圍了唐寧街。
在倫敦城鉛灰色的穹頂之下,激蕩的民意和要求變革的聲音,開始傳遞到了這個國家的每一個角落。
一場不啻于大革命的浪潮正在醞釀。幾乎每天都有一位內閣大臣的府邸,被激進的民眾圍攻。
在一片動蕩不安的情緒下,滑鐵盧十五周年的閱兵儀式被草草結束。
一部分的貴族已經乘坐馬車逃到了鄉下,試圖待在自己的鄉下豪宅里,來躲避全國各處的騷亂。
另一部分的貴族轉而置身于谷物法構筑的貿易壁壘中,尋求危機中的財產庇護。
也有如薩塞克斯宮的主人們一樣,留在倫敦觀望局勢的貴族。
為了保證首都的安穩,威靈頓公爵甚至需要臨時抽調三個團的兵力駐扎在倫敦。
而為了安撫民眾,更為了穩定市場。以首相利物浦勛爵為首的內閣大臣們,不得不施加壓力給英格蘭銀行。讓他們消耗自己僅有的黃金儲備去承兌財政部匯票,來幫助政府救市。
有英格蘭銀行信用做擔保的財政部匯票,很快被用于給有幾率在災難中存活下來的企業輸送資金。
盡管在政府一系列的措施下,一些原本在破產邊緣的企業被重新盤活,失業的浪潮得以遏制,大眾的不滿情緒也終于有所消減。
但這個國家的金融體制,已經走到了崩潰的邊緣英格蘭銀行再無黃金可兌了。
背負著國家機器的巨大壓力,這些自詡高貴的昂撒精英們,只能在他們所輕視的猶太銀行家面前低下了自己的頭顱。
在英格蘭銀行即將面臨破產清算的前一天下午,以首相利物浦勛爵為首的內閣連同銀行董事會一起,找上了羅斯柴爾德銀行的內森男爵。
而即使要突然在辦公室接待一群不請自來的客人,內森男爵也并沒有感到意外。
在他不滿50歲的人生中,曾見識過德意志諸侯的流亡,見識過拿破侖帝國的轟然倒塌,更見識過債券市場的多次崩潰。
而內森男爵和這個孕育了他的紅盾家族,正是依靠扎根于這些紛爭和動亂中汲取養分,來將自己變成一棵參天大樹的。
現在,輪到羅斯柴爾德家族用黃金鑄成的攻城錘,來攻破歐洲貴族社會中,最為堅固的那一座堡壘了。
在內閣和英格蘭銀行都同意通過新的銀行法案,廢除英格蘭銀行作為英格蘭境內唯一一家股份制銀行特權的前提下,內森男爵答應為英格蘭銀行調取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巴黎和法蘭克福的黃金。
但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擺在了這群大人物面前。
即使用最快的速度走完所有手續,從巴黎押送黃金的船也得在三天后到達。
而這三天內,英格蘭銀行要怎么撐下去
在之前大規模擠兌風潮的沖擊下,羅斯柴爾德在倫敦銀行的金庫里,只剩下了80萬磅黃金。
以英格蘭銀行目前每天的貼現額來算,80萬磅黃金,頂多能支撐兩天。
而倫敦其他私人銀行紛紛自保的情況下,他們的金庫,自然也是指望不上的。
這40萬磅的缺口要如何補上呢
坐擁龐大財富的輝格黨的貴族寡頭們,自然是不會為了敵對黨獻出家族私人的黃金。
而對以土地貴族為主的托利黨成員們來說,時間成了最大的問題。
即使愿意為了政黨籌措黃金,依賴土地為生的他們也不可能在一夕之間湊齊40萬金磅面臨崩潰的金融體制中已經抽不出任何多余的黃金了。
現在,誰才是既不牽涉黨派利益,又能拯救金融城的救世主
在一番權衡過后,危急關頭已經顧不上銀行保密條款的內森男爵,還是給他們了一個最佳人選。
于是作為首相的利物浦勛爵帶著這群高傲的銀行董事們,去敲開了薩塞克斯宮的大門。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