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希利婭有些震驚。在她以往的認知中,幾乎所有人都告訴她,工廠的開設給許多無力維持生活的人了工作,是一件益國利民的好事。連她自己也投資了一些紡織工廠。
她一直以為她投資的紡織廠能幫助更多女性走向經濟獨立的生活。這也是她所希望達成的目標,畢竟沒人比她更清楚金錢對這個時代的女性來說意味著什么。但她卻沒想到,工廠的生活也會很大程度上會摧殘人的身心。
看到塞希利婭失落的神情,狄更斯也開始遲疑自己是否應該對工廠生活進行潤色后,再對塞希利婭進行描述。畢竟大部分貴族對苦難的承受能力總是比常人要脆弱得多。
雖然備受打擊,但塞希利婭很快就開始振作精神,“我們應該做點什么。”
“要做什么呢”狄更斯不解。他明白塞希利婭和他的家人在這個國家有一定權勢。可是連國王和首相都沒法做到的事,一個小姑娘又能怎么樣呢
塞希利婭目前也沒想好,不過看到樹屋里的機械,她又有了一些新想法。
“既然這些機械能將人從純粹的農業生產中解脫出來,那說不準還能將人從沉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呢”
說是這樣,兩個小孩子顯然還是沒能想到什么好的主意來改變這個世界的苦難。不過他們依舊對未來有著足夠的信心。
晚餐還在準備中,伊萊莎先給他們端來了熱可可和法國廚師拿手的布列塔尼小點心。
在享用點心的同時,塞希利婭又從沉重的話題轉換到了一個輕松的話題。她開始和狄更斯聊起了德國的童話故事集。
聽著那些民間故事的簡單敘事結構,狄更斯也給塞希利婭描述了他自己構思的一個故事雛形。
他開始一本正經地分享道“這是一個關于在倫敦流浪的孤苦孤兒的故事。”
“這是從你在倫敦的見聞中取材的嗎”塞希利婭對倫敦西區之外的生活充滿好奇。
承認自己就是故事主人公,對小小的狄更斯來說,還是有些難為情的。于是他對塞希利婭說“不,這是我一個朋友的真實經歷”
塞希利婭接受了這個說法,她是個能照顧別人自尊心的好孩子。
“好吧。讓我們接著聽你這個朋友的故事。”
狄更斯接著講述這個故事。在這個故事中,一個孤兒在倫敦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流浪歲月。中途他遇到好心人,得以從孤苦的生活中解放出來。最后他又意外得知了自己的身世,然后繼承了生父的遺產。
“哦,這真是個皆大歡喜的好故事。”塞希利婭沒什么感情地稱贊道。
這種過于圓滿的結局在她看來和童話故事沒什么分別。
狄更斯試圖強調,“主人公過得比童話故事的主角都慘,他的苦難都是真實發生的。”
塞希利婭提出了自己的修改建議,“那你應該在敘述這個故事的時候加上那些沉重的苦難。過程越艱辛,主人公最后的幸福結局才能夠打動更多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