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一向是個人氣不低的自媒體方向,每個做出來的美食u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是結合不同地方的風俗人情,讓節目做出來更加溫暖有質感,有的則主打天價食物,給觀眾解解眼饞。
林月然的定位比較明確,她不收任何餐廳的廣告,也拒絕收錢去刻意抹黑某些餐廳,只接一些零食或其他利益無關的廣告。
她主打的是實話實說,以普通人視角和口味去評價不同的美食,對于某些老字號和各種評級高的餐廳也不吝批評,讓她火起來的出圈視頻就是她評價某個據說超火的老字號餐廳,在那個視頻里,林月然沒給店家留一點面子,有什么不好的地方都直說出來,導致那個店當天上了熱搜。
雖然店家后續努力在公關,但是也難以抵擋食客們的不信任,因此損失巨大。
這也讓林月然就此被拉入很多店的黑名單,她也是在那里近乎找不到可以取材的餐廳,這才想著換換地方,來了京城。
蘇記也是因為之前暮食齋的宣傳推廣,才入了一些美食博主的眼。
林月然看過暮食齋的往期視頻,暮食齋就是相對來說主打人文情懷的,對菜品不會過于苛責,再加上蘇記的老板又是他們的救命恩人,到時候在視頻里,暮食齋肯定會對蘇記的菜品滿是贊譽。
她這次來,其實也存了一點踩著暮食齋,讓粉絲們吵起來,再博得一波流量的念頭。
恰好今天上了新菜,林月然先把新菜都點了,其余的撿著點了幾樣,便等著上菜了。
炒雜素是第一道上的,蔬菜與面筋被染上醬油的褐色,香氣撲鼻,熱騰騰地帶著鍋氣。
能夠把招牌做好不算本事,其他的小菜也能做到水準以上才能見功力,這也是林月然點這幾道新菜的原因。
色香味,至少現在色香是具備了,以林月然這幾年的經驗判斷,這道菜肯定不會難吃到哪里去,這蘇記的老板還是很有點本事的,林月然暗暗想。
蔬菜被炒得斷生,卻不過火,還保留著原本的清香,醬汁浸潤,咸香與蔬菜的本味融洽地融合在一起,面筋吸滿了汁水,咬起來柔韌而充滿嚼勁,還有被炸得酥脆的“嘎巴”,讓這菜的口感更上了一層樓。
這樣的菜不需要費太多時間,也因此更能看出廚師對火候的掌握程度,火候和調味都是多一分則過,少一分則不及,這是后天很難練出來的,往往需要靠一些天賦。
只吃了這一道菜,林月然便開始有些認可蘇記了。
第二道是鴨糊涂,其實也巧,當初那個被她痛批到出圈的店,也有一道菜是鴨糊涂,當然,那家的鴨糊涂偷工減料,用的并不是整只鴨,而是鴨腿,山藥也早被料理機打碎,粘稠是有了,香味卻全都沒了。
那家的鴨糊涂貌似還是預制菜,不知道熱了幾次,食材自身的香味全都散失了,只剩下一盞昂貴的糊糊。
認真做鴨糊涂的店,不是沒有,只是林月然實在很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