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夫人面色難堪,簡王也就比她大五歲而已,梁國作為第一大國,他大權在握,自己當時能被她看中,也從未想過要什么名分,不過是春風一度,大家快活一場罷了。
哪里知曉妹妹那般生氣,還要鬧著回陳國,梁簡王本就因為納了兒媳婦理虧,又對妹妹百般寵愛,雖然氣她嫉妒和他鬧脾氣,但舍不得她,后來就斷了和她的往來。
見張夫人面色難堪,吳夫人自覺說到她的痛處,高興不已,更是拱火道“當年你正新寡,便是入我們大王后宮,以你的姿色,也不會久居我之下,只可惜了”
張夫人難得冷靜道“可我現在能去陳國,只要夫人你高抬貴手就行,可甄太后卻要留在南梁了。”
好歹她還保住了一條命,吳夫人笑而不語,昏君父納子媳,無道行不義,金頂輦改銀頂轎,早有人會鞭他的尸體,會破壞梁國。
只是,想起她和簡王年少夫妻,簡王當時雄才大略,乃是有名的英主,她也跟著參加諸侯盟會,好不威風。
若非是父納子媳這件丑事,為了遮掩這件事情,一步錯,步步錯,也許,她們夫妻恩愛,兒子太子允也會很好很好的。
吳夫人再看張夫人道“你不必白費功夫了,等南梁亡了,本夫人自然會放你走。”
此時,張夫人突然明白了什么“是你,是你勾結魏國,讓他們進來”
吳夫人恨恨的道“是我,那又如何,除了陳國,其余國家全部都要攻入南梁,而我不過是告訴他們一些小道消息罷了,至于引狼入室,你妹妹才是那條最黑心的狼。”
她突然抬起張夫人的下巴,又道“我就是讓你也看看這個不要臉的賤人的下場。她自己被魏王,她兒子成為流亡之君,南梁每個人都記得她們的恥辱。”
張夫人被她的恨意打了一個激靈。
但事實沒有像吳夫人料想的如此,年僅十七歲的梁明王寬厚待人,其父梁簡王的庶子都擁戴他,他們派大臣去姻親陳國那里求得援助,又整合南梁的軍民,不出三個月梁明王復國。
而甄太后還因為拒絕服侍魏王,被梁國人認為她頑強勇敢,鐵骨錚錚,甚至還上了列女傳,受到梁國百姓的愛戴。
甚至她還勸阻那些曾經因為伺候過魏國國君的妃嬪,不讓她們自盡,甚至對梁明王道“你丟下她們跑了,她們都是受害者,如今還讓受害者自盡,天下哪里有這樣的道理。大王你的威風應該在和列國抗衡中戰勝而獲得,而不是在女人身上找威風。”
梁明王聞言也十分羞愧,而甄太后也更得到國家一致愛戴。
吳夫人再也沒想過是如此局面,還有被扣押的張夫人,當她趁著吳夫人癲狂時偷偷離開,才發現兒子女兒全部死于戰亂之中,反而當初沒有離開王宮的甄太后活的很好,仍舊能母儀天下。
她就突然想起當年娘特地為妹妹造勢,說妹妹是嫁王孫的命,于是才有兄長選她嫁給南梁太子蕭允。
其實當年,她的人緣比妹妹好多了,和哥哥甄昭更是關系親近,若她當年也有個所謂的“貴相”,恐怕南梁最尊貴的女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