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父讀過史書,他當然知道這些事情,所以他才會說,大秦要以強亡。
因為大秦的存在讓原本武德充沛打出民族脊梁的大漢王朝不復存在,讓兩千年后仍以漢人自居的朝代消失在歷史長河,秦取代了漢,那么漢的其德招招其功烈烈便該由秦來完成,否則代漢而取之的秦,有何面目以華夏正統來自居
漢秉威信,總率萬國,日月所照,皆為臣妾。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些大漢王朝所達到的高度,阿父都會達到,而阿父的秦,縱然有一日走向滅亡,也當如歷史上的漢朝一樣,在國力強盛的時候走向滅亡,而非屈辱地被異族所吞并。
“陛下忒多心。”
王離道,“大秦有陛下,有皇太女,必能千秋鼎盛,萬世長存”
“對,千秋鼎盛,萬世長存”
親衛聲音郎朗。
嬴政掀了下眼皮。
他何嘗不想如此
但沒有不散的宴席,更沒有不變的王朝,這個道理他一直都懂。
他最大的心愿,一是天下一統,由他開創的大秦能昌明太平,不負祖輩,更不負浴血奮戰的將士與殫心竭力的公卿大夫。
至于二,便是他一手創建的大秦能死得鐵骨錚錚,并非如晉如宋那樣死于外族入侵,而是堂堂正正地死在自己人手里,這樣才對得起被他取而代之的大漢王朝。
嬴政漫不經心瞥了一眼劉季。
男人立在十一身后,雖早已不是毛頭少年,但此時仍是衛士們的話所影響,眉宇間難掩激動。
史書上講這位漢高祖最初的目標是游俠,以他來看,并非史書胡謅,而是這位漢高祖的的確確有游俠之氣,重義輕利,豪氣干云。
嬴政收回視線。
奉常覺得嬴政的話著實不中聽,哪有王朝正盛世太平的時候,執政的帝王便開始琢磨日后的滅亡
陛下這是太順了,順到已經給自己找不到人生目標,所以開始琢磨王朝終結的時候他的后人該干什么。
一言蔽之,因為太過強大,以至于生了獨孤求敗的心理。
“陛下,該刻石頌功了。”
奉常岔開話題。
自己的話的確不適合在封禪大典上多說,嬴政頷首,“可。”
奉常一整衣袖,轉身面向眾人,“左相聽召,刻石頌功”
“喏。”
李斯應諾而出。
刻石頌功是將帝王功績刻在石頭上,上告天地山川,下可讓后人瞻仰流傳,這種事一般由帝王左膀右臂來做,比如說王賁蒙毅之類的。
王賁雖是武將出身,但更是貴族身份,君子六藝無一不精,更寫得一手好字,做這種事情再適合不過。
至于蒙毅,那更不必提,寫的賦能在二十一世紀霸榜熱搜,其文學素養遠非一般公卿大夫所能比擬。
但嬴政卻沒有用王賁與蒙毅,而是用了李斯,那個歷史上在他死后背叛了他的男人,因過人的才華與超脫時代的眼光依舊被他所倚重,刻石頌功就是很好的證明。
不拘一格降人才。
這是他最初頒布科舉選仕召令時說過的話,這句話并非是說說而已,而是他以此為標桿,身體力行執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