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我知道。”
鶴華輕輕開口,“阿娘從來身不由己,無論是身為楚國的王族,還是作為阿父的夫人。”
“她人生中唯一一次自己拿主意,是在阿父處置她之前選擇結束自己的性命。”
嬴政眼皮微抬。
蒙毅皺眉道,“公主”
然而話剛開口,便被人輕輕拽了下衣袖,他以余光去瞧,拽自己衣袖的人正是自己的大兄,大兄眼睛看著他,輕輕搖了搖頭,意思再明顯不過不要插手這件事。
蒙毅頓了頓,瞬間明白大兄的用意。
這并非是公主一個人的事情,更是陛下的事情,是一根橫在公主與陛下之間的刺,咽不下,吐不出,時間長了,很容易釀成誰也預料不到的后果。
身為陛下的心腹,大兄不愿見公主與陛下離心。
身為大秦的臣子,大兄更不愿見未來的繼承人因為這件事否定前一任皇帝對事情的處理。
公主現在對母系族人親緣淡薄,但這因為是楚國已滅,如今天下是大秦的天下,哪怕為了自己的地位,她也不會對楚人太過親近。
可公主心底純善,又極為孝順,對自己的阿父掏心掏肺,又怎會對自己的阿娘無動于衷讓自己的阿娘成為無人祭祀的孤魂野鬼
或許在陛下百年之后,或許等公主徹底坐穩帝位,那么她或許會追封自己的母親,給自己母親相應的位置,比如王太后或者皇太后,只有這樣,那位夫人才有機會與陛下一樣永享后人祭祀。
但追封的前提是平反,一位間接害死二十多萬大秦將士的楚國公主不可能被秦人所祭祀,只有將這件事情徹底從她身上摘出去,她才有可能被追封被祭祀。
可那不是十幾條人命,是二十多萬,尸堆如山,血流成河,是秦人心頭的一個疤。
想要把這件事推翻,若不成功,便是失去民心,秦人會質疑公主到底有沒有做好成為大秦君主的基本政治素養,日后公主若想變法改革,會遭遇前所未有的阻攔,因為秦人不知道她是不是與自己站在一起,是不是與秦人同仇敵愾,是不是踩著秦人的尸骨上為其他勢力去謀利
可若成功了,那便是影響陛下的威望。
他們奉為神明的帝王并不是他們想象得那般英明神武,而是將二十多萬將士的生死禍水東引,引到自己夫人身上,殺自己的夫人祭旗,以此來推卸自己身為帝王卻指揮不當的責任。
這種事情斷然不能發生。
無論是對公主,還是對陛下來講,都只會帶來極其惡劣的影響。
最好的解決辦法是讓公主徹底放下這件事情,解開心結,不去糾結自己生母的死。
他與公主關系太好,也太親密,若由他開口,公主未必信服,她只會覺得那是他的善意謊言,是為了讓她不去糾結上一輩的恩怨才對她撒謊。
不僅他不能開口,他的大兄更沒辦法開口,因為那二十多萬將士是在大兄的帶領下埋骨他鄉,大兄若開口,便是有意推卸責任,將自己戰敗的事情推到楚國公主身上,哪怕這的確是事實,如果沒有昌平君的叛亂,大兄與李信絕對能勢如破竹消滅楚國。
可盡管如此,大兄依舊不能開口。
旁人聽著大兄是據理力爭,但這件事情牽扯到公主的母親,公主聽著,未必沒有大兄在狡辯的意思。
蒙毅手指攥了下掌心。
作為一手領著公主長大的人,毫無疑問,他是極為了解公主的人。
了解公主的野心勃勃,更了解公主的聰明與豁達,可問題是死的人是公主的生母,誰能在自己母親的事情上保持同樣的理智與清醒
公主是位優秀的政治家,可她也是人,一個極為孝順的孩子,她與無數個孩子一樣,曾躲在被窩里抱著被子想著自己的母親,怕別人發覺,還會自己偷偷抹眼淚,做出一副自己什么都不曾發生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