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齊玄素沒帶柯青青,柯青青留在水宮協助徐教容處理有關孫鑰平的事情。
之所以帶陳劍仇,是因為齊玄素很相信他的偵查能力,畢竟能單槍匹馬查到巫羅的藏身之地,已經很說明他的本事。
陳劍仇與一眾靈官又去了壽祉宮,齊玄素則在陳劍秋的帶領下,前往王太后所在的長寧宮。
在途中,陳劍秋也向齊玄素介紹了這位王太后,姓楊,名叫楊娥,出身于大虞國的權貴之家,是當今國主的生母,也是曾經的王后。
拋開道門中人不談,可以說是大虞國最尊貴的女人,便是道門中人,考慮到影響,也要禮讓幾分。
齊玄素還是要給這位王太后幾分面子的,不好太過冒犯。幸好只是王太后,換成大玄朝廷的皇太后,別說齊玄素這個次席副府主,再高上幾級,掌府真人、掌堂真人,也不好冒犯的。
陳劍秋說道“父王之所以會改信佛門,太后也有些影響。倒不是說太后是佛門弟子,而是太后這個人信得比較雜,佛也信,道也信,這些年來還信西洋的女神,那些南洋本地的巫蠱之術,她更是半點不落下,放在中原,早被以巫蠱的罪名賜死了。我看她和天廷之人倒是挺有共同語言的。”
“對了,我還聽說這位太后不大檢點,似乎有個情人,都一大半年紀了,真是不知該說什么才好。”當年這位王太后強烈反對大虞國主迎娶陳劍秋的生母,所以陳劍秋與這位祖母的關系并不好,甚至有點惡劣,此時她并不介意在齊玄素面前說上幾句。
這又不是信口編造,是客觀事實。齊玄素不予置評,他有自己的判斷力,不會別人說什么就信什么。
在陳劍秋的帶領下,齊玄素來到長寧宮中。這里也復制了大玄皇宮的寧壽宮。
第一進山石亭臺,構成一個自然院落,曲水流觴,頗有雅趣。第二過垂花門,僅立幾塊湖石為景,環境幽雅別致。
第三進是為翠賞閣,以整座山石圍其前院,又用廡廊聯系閣后齋館,形成不同的景致和趣味。
楊太后便在翠賞閣內。按照陳劍秋的意思,應該讓王太后出迎,只是齊玄素不想那么霸道,還是讓宦官通傳一聲,就說道府齊玄素到訪。
宦官們通稟之后,趕忙把齊玄素請了進去。閣內以竹編為地,紫藤雕梅,染玉作梅花、竹葉,象征歲寒三友,掛檐以竹絲編嵌,鑲玉件,四周群板雕百鹿圖,隔扇心用雙面透繡,處處精工細雕,令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