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戶部、禮部三部尚書接連上奏哭窮,既有現實原因,也有主觀原因。
現實來說國庫的最大收入來源是朝廷專營生意,官鹽、官鐵等,還有田賦、人頭稅、商業稅等各種稅收項目,收入不算少。
近些年受天災、戰亂影響,國庫盈余不多,又遇上今年的賑災和貪污,前后砸了六百多萬兩進去,頓時有些捉襟見肘。
主觀來說他們想通過哭窮的方式引起楚婳和系統的好奇心,通過一人一統的談話得知前朝寶藏的線索,盡快挖掘出來充盈國庫。
沒想到他們商量好了,準備好了,系統不按他們設想好的路走。
楚婳國庫的窮是眾所周知的,暫且不說。
皇帝
百官
怎、怎么就暫且不說了
有些性子急的文臣武將已經忍不住,想開口把話題扭轉回來了。
就在這時,他們聽到楚婳滿是好奇的疑問皇帝的私庫也沒錢了嗎
百官嗯
好像也沒那么急,你慢慢說。
皇帝坐在高臺上,將下面文武大臣的諸多表情與小動作盡收眼底,尤其是他們聽到“暫且不說”時的焦急,聽到他“私庫沒錢”時的興趣盎然。
這就是大盛朝的股肱之臣啊一個個的都想看朕的笑話
系統沒有第一時間回話,顯然是跑去挖瓜吃了。
楚婳也不急,上朝如此無聊,等等就是。
皇帝現在還不是很確定系統的能力究竟有多大,想通過這件事試探一下系統的能力,又怕楚婳和系統將他私庫沒錢的事宣揚得人盡皆知。
“國庫不豐一事,眾卿有何提議”
頂著被所有人知道“皇帝窮”的風險,他也要把話題扭轉回來
國庫的收入來源就固定的那么幾個,大臣們只能從現有的幾個之中想辦法。
有人提議“增發鹽引。”
大盛的鹽是朝廷專營的,也就是俗稱的官鹽,朝廷缺錢的時候會增發鹽引,鹽商購買鹽引,再通過鹽引去鹽場取鹽、販賣,是比較常規固定的手段。
正因為熟悉,也知道增發鹽引能帶來的確切收入和國庫現狀,有不少官員同意與附和。
“臣贊成。”
“臣附議。”
“不行”戶部侍郎反對,“四年前剛增發過一次了,再增發,你們準備發多少你們以為那些鹽商是蠢貨嗎”
系統吃完瓜回來就聽到這一通噴,見到戶部侍郎噴得滿臉通紅,整個人都快被氣瘋了,其他人有意見還不敢反駁的樣子。
婳姐,這是怎么了
楚婳就我哥沒被搶劫那一年的事。
系統嗯嗯,后來呢
楚婳你不是能自己吃瓜嗎
系統搜索也是要瓜能的,我能吃現成的,為什么要再花費瓜能
楚婳“”你說得好有道理。
本來還氣得吹胡子瞪眼的戶部侍郎,聞言一怔,原來系統并不是什么都知道的。
百官們各懷心思,這樣的話,他們有不少漏洞可以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