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江芷蔓抄襲的人終究是比較少,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拿小說回去。江芷蔓就是拿出來不到十分的小說,有的人拿回去了,也不一定就給家里的年輕人看,有的老太太拿回去就是拿去墊桌角的。
江芷蔓又不能說不讓老太太拿,老太太都說了給家里的孩子看,江芷蔓這般心地美的人,她當然要同意。
不只是這個小女孩發現,別的地方也有人發現,有人就給出版社打電話,還有人給出版社寫信,更是有人直接告訴書店,說是這一本書是抄襲的。
有的書店就直接下架了這一本小說,大多數書店還是沒有下架江芷蔓寫的小說。主要是那些顧客在說抄襲,原創作者沒有說,出版社也沒
有說,書店的一些工作人員就覺得他們可以繼續賣,反正這一本小說的銷售也不是特別好,應該也出不了大事情。
這些人就是這樣,小說不火,他們覺得不是大事情;小說要是火了,他們又覺得下架太可惜,還是接著賣。
何曉雅明白這些人的心理,杜編輯也明白這些人的心理。
出版社那邊還讓人跟蹤一下書店,看看這一本大致賣了多少本,他們知道這一本小說目前是出版一萬冊的。他們暫時按照一萬冊來算,要是那一家出版社再繼續再版,那就更多了。
但是從杜編輯等人了解的來看,很少人買那一本書,有的人甚至還在書上寫了兩個字,抄襲。有的人就是不買那一本書,就在那一本書上寫抄襲
這不是杜編輯安排的人,而是那些人自發行為。別人又不是眼瞎,特別是這個時代的人還比較注重這些,他們的一些道德感相對強一點。也不是說等到后面的時代,大家道德感不強,而是太多人去抄襲融梗了,很多人都見怪不怪。作者自己都不告抄襲者,別人就更沒有必要去管了。
何曉雅就是覺得他們得把握這個時機,在互聯網還不發達的時候就開始告,別讓抄襲者有喘息的機會。
江芷蔓去書店看的時候,還沒有發生那些事情。主要是一開始看的人比較少,等到看的人慢慢多,那些人又是愛好看小說的人,才有那些事情。
而江芷蔓又不是每時每刻都盯著書店的,元旦過后,江芷蔓也想著她兒子的周歲宴。
“兒子周歲的時候,是不是得多辦幾桌啊。”江芷蔓道,“他滿月的時候,我們都沒有辦滿月酒。”
“讓爸他們,還有叔叔嬸嬸他們過來吃周歲宴吧。”向柏軒道。
“左右鄰居呢”江芷蔓問。
“不是親戚,還是算了,沒有必要請他們。”向柏軒道,“他們家的孩子周歲宴,也是請親戚的。都不是說去請左右鄰居的,這種小宴席都是得”
“真不請嗎”江芷蔓真的很想熱鬧熱鬧,最重要的是自己出版小說了。
江芷蔓想何曉雅的兒女一定會辦周歲宴,譚家人那么有錢,那些人一定會把周歲宴辦得風風光光的。而自己的兒子,那就顯得有些凄涼。
“我們不去跟別人比。”向柏軒知道江芷蔓在想什么,“把錢留給孩子吧。”
“那些人來吃酒席,也得包紅包的。”江芷蔓道。
“周歲宴,真不適合請鄰居的。”向柏軒道,“你要是想的話,到時候可以辦一個讀書會,可以跟那些人朗讀你寫的小說。”
向柏軒想江芷蔓不過就是想讓那些人都知道她有多么出色,那多的是法子,沒有必要非得在兒子的周歲宴上做文章。
這時,何美麗和江梓良早就從廈市回來,何父和何母沒有讓他們帶東西來給何曉雅的兒女。何父和何母還是打算到時候跟歐陽娜他們一起來榕城,他們正好還能在火車上照顧一下孫子孫女,讓兒媳婦不用那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