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罩房很是寬敞,面闊5間,進深3間,東西兩側還有耳房;但離太子所居的淳本殿隔了兩進,距離宮人們居住的廊房、進出菜肉炭柴的角門卻只隔了兩道門,實屬不算什么好位置。
金嬤嬤領她進了后罩房的院門,除去那些粗使雜役,前院空地上已有四名宮女、四名太監跪迎。
“奴才奴婢給程格格請安,格格萬福。”
金嬤嬤插著手介紹道“格格放心,這幾個都是內務府挑了再挑的伶俐人,李側福晉親自打點吩咐過,必要機靈又規矩的才許送到格格眼前來。”
“多謝李姐姐好意。”程婉蘊沖金嬤嬤靦腆一笑,輕聲叫起后眼風微微一掃,這些小宮女小太監頭也不敢抬,眼睛只規規矩矩地盯著腳面。
李氏分給她的人年紀都不大,與她的年紀差不離,平均在十四五歲的樣子,她心中大致就有數了。于是沒有急著認人,只先從這八人里隨意挑了兩個瞧著年紀大些、模樣穩重些的,讓他們帶她在后罩房前前后后先轉一圈,其他人暫且各司其職,等候正式召見。
金嬤嬤在一旁認真地聽著,見程婉蘊真打算就這么先逛著,才微微福身道“這屋子李側福晉上個月便打發人收拾了,還開了庫房把家具全換了新的,您正好看看合不合意,若是有缺的、用不慣的,只管跟奴婢說就是您瞧,這時候不早了,格格一大早起來想必也累了,那奴婢就不打攪了,先告退了。”
“今兒勞累您了。”程婉蘊半側過身讓了這個禮,遞上個一兩銀子的荷包,客氣地送了兩步,“嬤嬤慢走。”
目送著金嬤嬤的身影完全消失在回廊轉角,她才慢悠悠地回過頭她剛挑出來的宮女、太監正眼巴巴地瞅著自個。
“你們叫什么名字”程婉蘊抬腳往院子里走,邊走邊問,“幾時入宮的原來在哪里當差”
兩人連忙快步跟上來,在斜后方一左一右地伺候著“回格格的話,奴婢翠兒,是前年經內務府選秀進宮的,原在內務府浣衣局當差。”
“奴才添金,也是前年進宮的,原在養牲處養鳥。”
程婉蘊略點點頭,沒說話,轉而一心看她以后的住處。
她剛一進院子,便覺清風徐徐而來,這會兒她首先留意到的也是院子里的幾棵樹。
古人有:“前不栽桑,后不插柳,中間不栽鬼柏手”的說法,宮里更是講究風水,因此后罩房的前院、后院只有兩種樹:多子多福的石榴,事事平安的柿子,都比較傳統吉祥。
但讓她驚喜的是,東邊的耳房外檐廊下還有顆黃金楓,枝葉層層疊疊,很是飄逸。
這幾種樹春日都只能看葉,要秋天才美,但程婉蘊已經很滿意了。
毓慶宮是在明代奉慈殿基址上修建而成的,整體布局就比其他宮殿窄小,楊格格分得的便是挪出去養病的林格格住的西配殿,就在李側福晉的對面,只有一間正房兩間暖閣,她那兒就窗下種了幾桿竹子,因為背陰長勢還不好,光禿禿的。
但楊格格好似很滿意,臨走前還意味深長地瞥了她一眼,程婉蘊讀出了一點點得意。
程婉蘊當然知曉李氏對住處安排所透露出來的意思,當初她聽到她與楊格格一同指入東宮,她就明白了自己往后都應該低調。
清代是極看中出身的,尤其以康熙朝為甚,康熙選中了楊格格這么個高官之女,家世還隱隱壓李側福晉一頭,擺明了是拿她當側福晉預備役,除去太子妃,康熙絕不會再挑一個家世顯赫的人進毓慶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