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3份,倒是很好判斷,只要填滿對應的凹槽即可,一個凹糟大概能放兩個巴掌大的發霉土豆。
宋小竹選擇了配方,工作臺開始合成,沒一會兒白霧散去,她收到了提示音“合成失敗。”
宋小竹又重新放了3份腐爛的食材,很快又提示了失敗
接連失敗了三次后,宋小竹沒再繼續放食材。
垃圾山不缺腐爛食材,可她總覺得這不是運氣的問題,而是
這個任意食材里,不包括腐爛的食材
她想要合成,必須用正常食材
這樣的話,“能吃的簡餐”的價值就變低了。
她嘴上嫌棄野菜糊糊的口味,可也沒有資本去為了提升一點口味而浪費更多的野菜粉。
宋小竹思索了一會兒,忽地眼睛一亮,她撿了六個塑料瓶,跑到了遠處的廢水渠。
對著綠油油散發著“毒氣”的廢水,宋小竹捏著鼻子灌了六瓶子。
“低污染的水”合成率一直挺高,看來這個60的成功率,也和對應的原材有一定關聯。
再次選擇了配方“能吃的簡餐”,宋小竹放入了兩份腐爛食材后,又放入了一份低污染的水
提示音響起
“獲得能吃的簡餐1。
“評價污染度較低,建議每日食用量低于1000g。
“使用效果可食用。
“解鎖一級烹飪師成就,獎勵量子幣1枚。”
成了
宋小竹忍不住彎了彎嘴角做飯需要水,邏輯沒毛病。
不過,這個低污染的水,在這次合成中的作用,有一定的中和性,腐爛的食材大概率不符合標準,靠低污染的水洗滌,才勉強合格。
宋小竹好奇地看向那份“能吃的簡餐”,它像低污染的水一樣,被放在了工作臺的凹槽上,需要器具才能取下來。
肉眼看的話,這份簡餐和野菜糊糊沒太大區別,也是一份看不清原材的糊狀物,顏色相對好一些,不是讓人沒有食欲的青綠色,而是有點像紫米粥。
宋小竹找了個半截的塑料瓶,用“低污染的水”洗了洗后,把“能吃的簡餐”給盛了出來。
她小心捧在手里,湊近嗅了嗅,沒什么奇怪的味道。
不過宋小竹身處這垃圾洞,味道沖得很,哪怕有什么味道,也被這周遭的高污染氣味給掩蓋了。
宋小竹慢慢喝了幾口,只要合成成功,她就不擔心腐爛食材是否有毒了。
就像“低污染的水”那樣,控制每日的食用量即可。
1000g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
尤其在這缺衣縮食的地方,足夠維生。
“簡餐”入口的觸感很一般,略有些粗糙,味道不咸不辣不甜不酸,干干巴巴,還有些噎人,讓人不禁想起了一個成語味同嚼蠟。
宋小竹喝完了一整份“簡餐”,也不知道是不是錯覺,她一直隱隱絞痛的胃,舒服了很多,暖洋洋的液體撫慰了胃部的潰瘍,讓痛感降低,精神也為之一振。
挺好
這“能吃的簡餐”可比野菜糊糊好多了,一來是原材遍地是,二來是不苦不腥,味道雖然寡淡了些,但不難喝。
宋小竹成功做出一份“能吃的簡餐”后,順利開啟了一級“烹飪師”的成就,獲得了1枚量子幣。
其余配方所需的原材,就不是那么容易收集了,宋小竹吃飽喝足,精神滿滿地揮起大鋤頭。
她對藥原材十分好奇,想合成一個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