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張林在窗邊,江英叫張林進來“媽給你說件事。”
張林已經聽到了,三兩步進來“孩子的事兒吧。”
江英點點頭“咱們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兒,咱們村的年輕人因為小姑奶奶的話,都推遲了生娃。后來機會來了,你們考上大學,又去外面讀書,更沒時間生娃。這一拖就拖到這個年紀了。
葉秋他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年紀大的,像葉秋,大學讀完已經三十歲了。年紀小的,像是葉朵朵、葉大兵他們,今年也二十五六了。
張林“媽你放心,這事兒我們跟爸媽說過,他們也理解我們的難處。”理解歸理解,你們這個年紀還沒一兒半女,當爹當媽的不著急不可能。不管怎么說,態度要到位。
張林攀著媳婦兒的肩膀媽,葉秋不是一般的家庭婦女,她大學還沒畢業就撐起那么大的廠子,管著那么多的事情,連小姑奶奶都說我媳婦兒厲害。你還怕我爸媽挑刺兒
江英笑道你別整天說好聽的話哄我。總之,我說的話你們記著,規矩些總沒錯。媽,我們心里有數。
張林爸爸媽媽工作忙,他幾乎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后來因為他是家里的大兒子,十來歲就下鄉插隊,今年他三十來歲,從時間上算起來,他在家的時間還沒有在葉家村的時間長。
可能他爸媽也知道這一點,自從前些年爺爺奶奶去世后,他爸媽對他的態度客氣了許多。
論血緣他們是親人,但論親情,張林嘴上不說,心里面其實也知道,爸媽對他的弟弟妹妹比對他更親近。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誰叫他早早就離開了家呢。
四年前考上大學后,張林帶著媳婦兒回了一趟北京的家,好多年沒見到,他爸媽看到他們夫妻站在大門口,一時間都不知道該怎么對待他們。
家里住房不寬裕,張林也不愿意委屈媳婦兒,就主動帶著媳婦兒去外面招待所住。他爸媽和弟弟妹妹一句挽留的話都沒說。
到現在,張林想到這事兒心里還有些不是滋味。
江英整理好給張家的年禮后,去柜子里翻出四雙布鞋“空閑的時候給
你們做的,一人兩雙,記得放你們包里帶走。
“你們給我買的那雙皮鞋呀,夏天焙腳得很,還是咱們的老布鞋穿著舒坦。你們兩個外出見人為了體面穿皮鞋就算了,在家還是穿布鞋好,布鞋舒服。
好嘞,媽我們肯定不會忘記帶走。
張林接過丈母娘給的布鞋,回房間放箱子底。江英看著張林的背影嘆氣,葉秋扭頭跟出去“媽,我去看看他。”
去吧
張林其實很喜歡葉家,人就是這樣,拋開什么血緣關系,哪里讓你舒服你就會往哪里去。
張林一個葉家的女婿都覺得葉家舒服,葉家的年輕人,在家族里有這么多家人朋友,更覺得家族里好。
但是,正月初三開始,葉家年輕人背上行囊,就陸陸續續坐車奔向遠方。
他們該去搏出一份自己的事業。
葉秋和張林他們自己當老板,沒在單位上班,可以稍微晚一點出發。等到正月初五,他們夫妻倆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出門,坐火車去北京張家。
夫妻倆都是大學生,對張家人又大方,他們倆到張家后,張林爸媽興高采烈地迎他們進門。
江英準備的禮物,還有葉秋的好態度,讓張林爸媽從內到外地開心,人一高興,說話做事就會讓旁人舒服些。
至少,他們夫妻在張家的這幾日,張林沒有明顯感覺到他是外人,是遠道而來的客人。走的那天晚上,張林抱著媳婦兒“這兩天辛苦了。”葉秋嗯了一聲你們家人真多,每天洗碗洗的我手累。張林笑道“以后不讓你洗碗,家里的碗筷我包了。”
葉秋打了個哈欠“洗碗啊,打掃家里清潔衛生啊,還是請人干吧,咱們倆的時間寶貴,有干家務的時間,不如好好搞事業。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