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南音過目不忘,這對學習語言來說簡直是外掛一般的存在。學會了語法,積累了足夠多的單詞量,葉南音就想找外文書看看。
“那正好,小姑奶奶您先看,看完咱們再托人從外地弄。”
葉南音點點頭,說了句辛苦
有了這些書籍,葉南音從書籍中學習英語,不過才兩個月,葉南音就不需要戚玥了。戚玥很郁悶,彭振等人聽了后,都笑了起來。葉家這位小祖宗,真是一次次刷新他們對天才的認識。
葉南音早就知道在這個國家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國家,通過學習一門語言,了解他們的文化、思維邏輯,對葉南音來說是個很新奇的體驗。
學到一定份上后,葉南音覺得,她穿到葉家挺好,至少思想上是相通的。如果出生在西方國家,她這樣的人叫什么巫婆
九月學校開學,葉渠公社小學和初中分別要招一個老師,幾乎所有知青都報了名。有兩個正和本大隊女同志處對象的人,不在書本知識上使勁兒,跑去對象家套關系。等知青走后,家里人立刻叫閨女趕緊分了。
這樣的人品,對他以后還能有啥指望
他們葉渠公社的小學和初中,雖然不像族學那么厲害,但是老師也必須有真才實學才行。
下一代的教育要是跟不上,一代代往下走,葉家只會越來越差,那怎么行
葉家族里七老八十的老爺子老太太都知道的事情,正經讀過書的年輕人怎么會不知道
分,今天就給分了,絕對不過夜
張林知道這事兒后,忍不住笑出了聲。
葉家人啊,真是從來不讓他失望。
才來不久的知青沒搞明白,就因為說了幾句拉關系的話就分手
你們來葉家也有小一個月了,葉家幾乎沒有文盲你們知道嗎
“啥”
你自己去問問就知道。
張林第一次知道這事兒,還是去年搞四清的時候,記錄個人信息,
大隊上的老人、青年、孩子,都一個個排隊登記。
基本上都是自己寫
有幾個不識字的老人,聽他們說,都是外地嫁過來的,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就算沒上過公社的小學初中,肯定也上過葉家免費的蒙學。
這樣的家族,可以想象他們對學習有多看重。
他們還想著拉關系魚目混珠,張林想說,他們被本地人看不起那簡直一點都不冤枉。聽張林說完這些后,自覺自己學習一般的人,頓時放棄了。人家要求那么高,他們這樣的水平肯定選不上。
算了,乖乖干活吧
葉家族人不搞任人唯親這一套,都是為了家族里的孩子,老師的能力最重要。誰行誰上
最后張貼出來的名單,被選中兩位老師,一位是葉家人,一位是知青。被選中的那位知青名叫程崢。
“程錚你牛啊”
程錚謙虛道家里有長輩是老師,從小跟在長輩身邊見的多了,多少學到一些經驗。
張林拍拍他肩膀好好干,別給咱們知青丟臉
照張林的想法,有知青當老師是個大好事兒,知青全方位融入葉家,以后有需要葉家幫把手的時候,也好開口。
“我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