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在民間,酒香藏于深巷。
衛方舟一直以為,這不過是一句都市傳說。
現在是網絡時代,真有這般高手,怎么著也得有點痕跡。
更何況,還有華國美食協會的存在。
華國美食協會,是華國最大最正規、含金量最高的美食組織。
其正式會員分為三種一言千金的美食評論家、能力卓絕的大廚,以及每年繳納高昂會費的富豪大饕和餐廳老板。
因為入會門檻高,能成為正式會員的,都是美食圈內有點地位的人物。
華國美食協會有幾十年歷史,從其建會開始就創辦的華國美食月刊雜志同樣聲名赫赫,被所有對美食圈哪怕有一點了解的人奉為圣經。
華國美食周刊長期舉辦“尋找身邊美食”活動,鼓勵讀者挖掘藏得很深的民間美食。
經過正式會員判定后,這些民間小店大廚,會被編入雜志中的“酒香不怕巷子深”模塊。
這個活動連續辦了二十來年。
華國美食月刊作為吃貨的圣經,哪怕紙媒黃昏的現在,依舊有很多讀者。
這么多年活動下來,很難有漏網之魚。
更何況,照衛方舟這些年來的經驗,哪怕被“酒香不怕巷子深”模塊收錄的所謂“民間大師”,也大多比不過那些廚藝世家的名廚手藝。
尤其是最頂尖的五家。
京城沈,岳東宋,川白廣黎江南邵。
沈、黎、白、邵、宋五家的廚藝已經不單單是廚藝,可以稱得上是文化遺產。
衛方舟憑借出身,嘗過這幾家家主的手藝。
那番滋味,可不是尋常廚子能比。
但是。
不知是衛方舟的記憶因為時間緣故失色,他竟覺得眼前這小面的滋味,比那幾家的手藝,也差不了多少。
頂多就是略微青澀了那么一點。
衛方舟搖了搖頭,他這是在想什么。
一個街頭小吃攤主,哪能跟那些名廚相提并論
不過,的確已經很不錯了。
這種手藝,哪怕比不得那些個名廚,按理也不該只能擺攤維生。
衛方舟想了想道“這位小老板,是剛開始做生意”
白宜年對裴宴了解不多。
模棱兩可道“她這個年紀,應該剛大學畢業,生意不會做太久。”
裴宴的氣質,不像是早早輟學務工的。
衛方舟想,那就不奇怪了。
剛剛開始做生意,很難被華國美食月刊發掘,哪怕在網絡上,也沒來得及留下痕跡。
這么看來,白宜年能發現這位小老板,還真挺有眼光。
衛方舟刻意忘記自己剛才還在想白宜年沒眼光只會糊弄人不值得合作的事實。
不過還是有點尷尬。
為了掩飾尷尬,他拿起那個售價20的荷葉夾肉,咬下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