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玉覺得他力氣不如自己大,還是自己來比較好,但謝錚說什么都不答應,最后只好由他去了。
自行車的速度要慢很多,輪胎小,顛簸也沒那么厲害,比坐拖拉機舒服了許多,宋書玉望著金黃的原野和山丘,一邊吹著徐徐秋風,一邊想著廠子里下一步的計劃。
今天之后,銷售們肯定會往縣城發力,再加上魯斌幾個編外人員,服裝廠今年的業績應該不錯。
如果明年還想擴大規模,那就得增加機器設備,招聘更多的職工。這些都不是問題,但原料能不能持續穩定的供應是重中之重。
如果明年他們做大了,能不能向上面申請分配到一部分資源呢
他們現在的布料太單一了,主要是棉布,其他的,諸如羊毛、化工纖維、麻布等等,幾乎完全沒有,所以有些款式不錯的衣服都不能做。
要想發展壯大,必須得解決原材料的供應問題,棉花要更多,同時布料的種類也要往多元化發展才行。
這事短期內,宋書玉是沒辦法的,只能看公社那邊給不給力了。
楊書記沒有讓宋書玉失望。
他讓小梁收集好資料后就開始寫工作總結,然后匯報到縣里。
他們紅旗公社今年不但創造了幾十個工作崗位,讓更多的社員致富,而且還帶動了社員種植棉花的積極性。
因為超過收購量的部分都賣給了紅云大隊服裝廠,錢也按照工分分給了社員們,多的能分兩三塊,少得也能分個幾毛錢。要是一家子人丁多的,可以分小十元。
此外,鄉下家家戶戶都在屋前屋后,田埂,山坡上種了棉花,這也讓大部分家庭增收好幾元。可以說,只要勤快肯干,一年多掙個十塊八塊不是問題。這對普通農民家庭來說,是一筆不錯的收入。
最重要的是,這些增收并沒有影響糧食生產。今年他們公社交的糧跟去年差不多,社員們分到手的糧食也跟去年相差無幾。
在不減產影響社員們口糧的情況下,還能實現整體社員的增收,可以說是個相當了不起的成績。
縣里對紅旗公社的這種模式非常感興趣,特意向楊書記了解了詳細情況。
等年底召開全縣總結大會時,領導們在臺上特意表揚了紅旗公社,并鼓勵各公社創新增收,提高社員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楊書記是既高興又擔憂。
高興的是他們紅旗公社也出了名了,擔憂的是,要是其他的公社都一一效仿,他們的服裝廠勢必會受影響。
但很快他就發現,他想多了。
其他公社可沒有一個宋書玉,想復制紅旗公社的經驗都不可能。
首先便是啟動資金的問題,現在縣里也很窮,根本不可能撥款給公社,只能靠大家發揮主觀能動性,自己想法子解決。可公社更窮,哪個公社都拿不出萬兒八千辦廠。
這第一步就被攔住了,更別提后面的設備問題,人員招聘組織問題了。
即便能找銀行解決自己短缺的問題,但后續能不能將事情辦好也是個問號,要是做不好,虧了本,經營不下去,誰來負這個責任
他們這種社隊企業可不像國營場子,有上面兜底。弄得不好,只怕公社干部都要挨批,甚至是頭上的帽子不保。
基于種種考量,最后竟然沒有一個公社站出來說要辦企業。不少公社都一句話,這要回去跟公社里商量商量再說。
沒有達到語氣效果,領導們很失望。
楊書記則高高興興地捧著“先進公社”的錦旗回去,掛在公社大門口上,然后讓小梁將宋書玉這個大功臣請了過來。
宋書玉一到,楊書記就熱情地給她倒茶,并將在縣里開會的事說了。
“小宋,領導很看好你們服裝廠,好好干,爭取明年將咱們的廠子打造成百人大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