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嬴政2
寺人伺候嬴政著甲。
甲胄披身,小寺人小心翼翼捧來佩劍。
嬴政抬手接過佩劍,吉金劍在他掌心握定,左手執劍鞘,右手握劍柄,長劍出鞘半寸,鋒利劍芒刺得眾人心頭一凜。
王琯臉色微變。
王上再怎樣天生帝王,喜怒不形于色,可到底是血氣方剛的少年人,如何受得住生母為了一個野男人來殺自己的事情
若王上親臨甘泉宮,太后的性命怕是保不住。
王上雄心壯志,英明神武,是一位注定名傳青史的千古一帝。
名傳青史,便意味著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會被后人翻來覆研究,哪怕微不可查的一點小事,都會被放得無限大,更別提這種生母決裂為人詬病的事情。
王上不能沾染這種事情。
千古一帝不能白璧微瑕。
大秦已經出了一位欺母驅舅殺白起的秦昭襄王,如今的王上萬不能做第二個。
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王琯快步上前,攔在嬴政面前,“陛下,這種事情何須您親自出面”
“昌平君已控制甘泉宮,此事交給昌平君來處理便好。”
宮廷秘事臣子不便插手,但昌平君不同,是華陽太后的族人,天然便壓趙太后一頭,況昌平君與王上一同長大,情意不比尋常,旁人來處理只會按部就班走流程,但他不會,他會考慮王上的感受,在不傷及王上面子的情況下把事情處理妥當。
“王上,您還是留在宮中。”
王綰斟酌片刻,苦口婆心,“您若去了甘泉宮,必會傷了您與太后之間的母子情分,倒不如留在宮中,讓昌平君去處理,若他處理得不妥當,您再出面緩和一二,如此一來,方不傷您與太后之間的和氣。”
嬴政腳步微頓,凌厲目光落在王綰身上。
蒙恬皺了皺眉。
太后為了嫪毐起兵誅殺王上,王琯竟還在思考如何不傷王上與太后之間的母子情分
若太后還顧念半分與王上的母子情分,又怎會為一個野男人起兵謀反
“孤與母后之間的和氣”
嬴政看著王綰,涼涼出聲,“孤與母后之間還有什么和氣”
“王上,您這話便是氣話了。”
王琯迎著少年帝王銳利視線,嘆了一聲,“先王在呂相的護送下回秦之際,您被留在趙地,與太后相依為命。”
“彼時秦軍大勝而趙軍大敗,趙王既恨秦軍驍勇,又恨先王不辭而別,便全國搜捕您的下落,要殺您以祭旗。”
“危難關頭,是太后護著您,您才在趙地活了下來,才有了先王去接您,才有您登基為帝,是為現在的秦王。”
“太后待您如此,您與太后怎會沒有母子情分”
“況先王已崩,太后年輕守寡,身邊有幾個知冷知熱的男人也是應當的。”
王琯循循善誘,“您為人子
,何必計較這種小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就罷了,何苦對太后身邊的人喊打喊殺的”
蒙恬梗了一瞬。
那叫王上對嫪毐喊打喊殺王綰簡直在胡言亂語
嫪毐借太后威風,在外面狐假虎威欺男霸女也就罷了,甚至還口出狂言,說自己是王上的假父,王上見了他都要畢恭畢敬,這種事情放在誰身上誰能受得了更別提一國之王的王上。
王上不過略微敲打嫪毐,嫪毐便攛掇太后起兵造反,若不是王上早有提防,只怕這會兒的王上已在地下與先王團聚。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嫪毐與王上之間的關系再無緩和的可能,嫪毐必死無疑,太后也會被波及,但王上是重情之人,不會傷及太后性命,所以王琯根本沒必要這般勸阻,不讓王上親至甘泉宮。
“大夫此言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