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與王賁很快入殿。
與兩人一同抵達的,還有研究種糧食的治粟內史與研究幼兒園中班科學探索的墨子,甚至就連因上了年齡半退隱狀態的丞相王綰都被人請了過來,由小寺人輕手輕腳攙扶著,在眾人的見禮下緩緩走進殿。
小寺人引著眾人入座。茶盞與文書紛紛擺在他們面前的案幾上。
陛下想打通絲綢之路
王琯輕捋胡須。
他已是花甲之年,精力大不如從前,雖還掛著丞相的名頭,但朝政已大多交給廷尉李斯來接手,自己在家養養花,種種草,日子過得無比愜意。
陛下知曉他安心養老,便鮮少拿政事來煩他,只有這種對外用兵或者國政發生改變時,才會讓親衛將他從府上請出來,聽一聽他的分析和建議。
王琯緩緩開口,老臣曾聽不止一次聽陛下提及此事,能被陛下時常掛著嘴邊之事,必是能改變大秦國政與民生之事。
絲綢之路通往萬國,陛下可將中原之物遠銷異國他鄉,然后換取異邦之物,賣于華夏黔首。
“此路是條生財路,只是前途未知,語言不通,若想成功將絲綢之路打開,只怕并非易事。”王琯輕輕搖頭,“天下九州雖平,蒙將軍也奪了河南地,可不代表異國他鄉不起戰端,若是其他諸國戰火紛紛,陛下派去的商隊當如何自處
王賁挑眉一笑,丞相,這便是我今日坐在這里的原因。若非陛下早已有打開絲綢之路的打算,我怎會被陛下換著法子給抓回來
既如此,老夫便有幾句話來問上將軍。王琯看向笑瞇瞇的王賁。
王賁對王琯做了個請的姿勢,丞相請講。
將軍準備帶多少人馬千還是萬
王琯一臉嚴肅,將軍又準備出行多久月還是年兵馬時間無法確定,將軍所行的口糧又該帶多少又是如何運輸供應
作為一個主抓民生的丞相,他最討厭將軍們動不動便打仗,然后張口問他要人要糧,人和糧不是他憑空變出來的,得從地里長,
得長時間的培養,糧食要年的積累,而人更要十幾二十年,不是將軍們一開口,他就能拱手奉上的東西。
“上將軍,您莫要忘了,陛下此時的政策是休養生息,輕徭薄稅,而不是動輒發動十幾二十萬的黔首來給上將軍運糧
王琯音色微沉,“需知絲綢之路的路線無比漫長,縱然是萬余人的口糧,也需要五萬人來運送,而這五萬人在路上需要吃喝,天氣不好時糧食還會被惡劣的天氣所糟蹋,將軍如果打開絲綢之路需要一百萬石的糧食,那么在運輸路上的損耗便不止五百萬石。
“五百萬石”
“這可比蒙恬將軍北擊匈奴花費得多”
“絲綢之路尚未打通,便已花去五百萬石糧食,動用五萬黔首運糧,至于金銀貨物,則更是不可計數。
王琯質問王責,這么多的人力物力,將軍走上幾趟絲綢之路才能掙得回來
“當然,上將軍大可以說絲綢之路是黃金之路,一趟下來便能將之前的花費全部填上,但上將軍通曉他們的語言嗎聽得懂他們在說什么嗎
如果連他們話都聽不懂,上將軍如何與他們做生意
“再退一萬步講,上將軍天賦異稟,無師自通,能流暢與他們溝通,但上將軍知曉他們的風俗習慣嗎他們忌諱哪些,又不忌諱哪些這些上將軍知道嗎
若是冒犯了他們的風俗習慣,上將軍與他們的生意還做得成嗎
李斯眉頭微皺。
到底是老丞相,說話一針見血,針針戳在執政者最為擔心的地方,若執政者是個耳根子的皇帝,這樣一番話聽下來,只怕嚇得再也提不起打通絲綢之路的心。
不幸中萬幸,大秦的執政者是一個空前果決且英明的帝王,這些話會讓帝王有些擔憂,但不至于被嚇破了膽,不敢再對絲綢之路起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