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城市其實并不能算是一個旅游城市,至少在我印象當中不是。作為一個老工業基地,記憶中的城區里到處都是大型的工廠,圍欄的另一側是高聳的煙囪和不停運轉的機器,上下班時間總有很多穿著工人制服的人在街頭行色匆匆。
不過隨著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市內的工廠也都逐漸外遷,原本的那些廠房變成了成群的寫字樓和商廈,曾經熟悉的工廠大門也都消失不見了。
最近一段時間,我倒是也在網絡上看到過些許關于這座城市的旅游宣傳,趁著這次機會,倒是可以以游客的身份重新認識一下這座城市。
于是我興致勃勃地規劃了幾條旅游的路線,我們坐到了我從小到大一直都很想坐的汽船,去逛了幾處有名的公園和博物館。我們去逛了歐風的街道和教堂,還趕上了一場露天的啤酒音樂節。
這座城市的夏天氣溫很舒適,雖然白天太陽最大的時候會有些熱,但過了黃昏,夜風吹過,就會驅散整條街的暑氣。
這個時候,各式的夜市攤就成了城市的另一道風景線。
大學城附近的夜市攤有很多年輕的男男女女,長長的一整條街都熱鬧非凡。街頭巷尾有許多特色的小吃,還有些賣服裝或者義烏小商品的攤位,甚至還有些諸如套圈或水球之類的游戲攤。
聽說這樣的夜市每天都有的諸伏景光露出了震撼的表情,因為這樣的熱鬧,在日本似乎只有祭典日或特別的集市上才能看見。
我拉著他從街頭一路吃到街尾,然后心滿意足地鉆進一邊的奶茶店。鮮榨的西瓜汁沖刷著被小攤的油煙侵染過的味蕾,另一種美妙的體驗在口腔里暈開。
我忍不住地想要感嘆,雖然我在日本也開了自己的中餐館,想吃的菜大部分都可以自給自足,但唯獨西瓜自由這一塊,在日本真的是無論如何都沒辦法實現啊。
嗚嗚嗚,以后我一定每年夏天都回來吃西瓜,國內的西瓜真的太好吃了
捧著半個西瓜用勺子挖著吃是日本人無法想象的幸福
當然,我們這次回國并不完全是來旅行的,在短暫的放松之后,我們還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去處理。
公墓的地點在城郊。
距離市中心差不多要兩個小時的車程,想從我家的位置過去得轉兩班公交。
于是我們最終還是選擇了打車。
司機師傅是個中年人,一看就是健談的性格,我們上車之后他很熱情地招呼著問我們要去哪兒。但在聽到目的地之后,他也沉默了下來。
“是去掃墓啊。”似是感嘆地這樣說了一句之后,大叔就再沒說別的。
窗外的風景越來越荒涼,成排的高樓和繁華的城市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低的山頭和時而混雜在中間的低矮的小樓。
大約是因為離墓園太近,這附近都沒有什么人煙,像是被繁華徹底遺忘的角落。
這地方也挺好。
爸爸和媽媽其實都不是愛熱鬧的性格,加上工作忙碌辛苦,在外面消耗掉了太多的能量,有的時候,兩個人在家里一整天都說不上一句話,只有在我面前的時候話會稍微多一點兒。
他倆感情其實挺好,我幾乎沒看他們吵過架,他倆都不太喜歡外面的各色應酬,但空閑的時候,總會領著我出去玩,有時候是去看電影,有時候是去附近的小店吃一頓飯,有時候去附近的公園,或者到更遠的地方,來一場跨越小半個城市的“徒步旅行”。
我記得有一回我在家里鼓搗些小零件和小發明,我爸就會興致勃勃地湊過來,搶著我的零件,三兩下地搭出了個很奇怪的構造,然后得意洋洋地扔給我讓我自己去研究怎么拆開。
我想用那個零件,但我拆不開,我憋足了勁兒也沒想明白,一直到晚飯的時間,我媽叫了兩遍,見我沒動彈,就去推搡我爸,讓他不許逗我,趕快幫我解開。
我說不許插手,我一定要自己弄明白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