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飲的生意借勢得了個開門紅,李長安本來挺高興,可瞧那一艘艘珠光寶氣的畫舫過去,再墊了掂手里的錢袋
“這點東西算個什么”旁邊一老丈很是不屑,“寒磣著哩”
周圍竟無人反駁。
李長安人窮見識少“我以為人間奢華莫過于此。”
老丈嗤笑一聲,神情透著追憶“在老朽年輕的時候,在春坊河畔住著一位叫做曾玉憐的美人。她歌舞雙絕,艷名流傳海內,沒有人見過她不為之神魂顛倒的。那年中秋,她乘船踏歌作羽衣舞,舞姿蹁躚,好似云端的神女展露仙顏。滿城男女爭相追隨,什么金銀編織的芙蓉,血玉雕琢的牡丹,姹紫嫣紅投賞不絕。可誰曾想,花枝堆積竟壓沉了畫舫”
他揪著胡須嗟嘆。
“可憐一代佳人,竟隨船葬于一河花流中。”
“喏。”
老丈指示河中一條小船。
今夜每艘畫舫后頭都綴著這么一條“尾巴”,撐船的或是唇紅齒白的英俊少年或是男裝打扮的俏麗少女。
老丈解釋
“打那之后,每每技子游街,都會雇上這么一條小船跟著,專門為舫船清理堆積的花束,以防當年故事,有個好聽的名堂,叫做理花郎。
閭里有貧民撈取河中雜物為生,幾十年下來,還常常撈取得當年墜入河中又被潮水沖散的雕花。這些個爛泥里撈食魚蝦的也沾了光,得了雅名,叫做拾花人。”
李長安點頭,他聽說過這個故事,不過么,黃尾說那是胡扯。
問其緣由。
答曰故事里的正主就在飛來山萬年公的庭院里貓著呢被道士救出來的鬼王姬妾害怕被抓回去,一直躲在萬年公的庇護下。
所以么,當年曾玉憐的確是死了,但不是淹死,而是被擄進了窟窿城。
老丈談興正濃。
“老朽幾十年看下來,沒有一個女子有曾玉憐當年風采,也就無塵大師出游時能媲美一二。至于今年的這些個嘖嘖,莫說比玉憐,便是比往年也大大不如”
“無塵”道士意外。
“無塵大師率真不羈,不著皮相,往些年偶有乘船著女裝唱曲歌慶賀中秋,多得城中女子青睞。”老頭眨眨眼,“當然,男子也不少。”
打在咸宜庵里瞧見無塵,李長安就曉得他定不是什么正經和尚,但穿女裝學技女爭花魁李長安不好評價,干脆掠過,抓住了老丈話中微妙。
“依老丈的話,難不成今年的寒磣另有隱情”
老丈神情一僵,猶豫稍許,看在李長安是個好捧哏的份上,小聲道
“此話只入你耳,莫告知他人。我聽鄰里的巫師說起,前不久,有一道士潛入窟窿城大鬧鬼王宴,救搶走了鬼王的姬妾又聽說,城中一些人家的妻女近來不見蹤影,說是唔遭了仙緣。春坊河的姑娘們人人自危,許多有名聲的都閉門不出了。”
原來如此。
又一艘畫舫緩緩飄過。
姹紫嫣紅間雜珠光寶氣。
道士目光追隨著,吐出一口莫名的嘆息。
節慶上東西賣得都快。
李長安今兒挑了兩大桶飲子上街,入夜不多時,賣了個精光。
他收拾好東西,花錢在夜市上買了一些餅子。
這方世界還沒演化出月餅的習俗,但已有雛形。李長安買的餅子不及手掌大,做成了梅花狀,每一片花瓣上都有喜慶的小字。
他到了大伙兒約定匯合的地點,所有人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