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楊子正如此說完之后,四公子都是皺著眉頭的,因為他們的復社理念是‘復古’,雖然表面上打的是文學復古,可誰都知道他們也打著‘揭露權奸,同情民生’的的旗幟的。
要不然為什么江南三千學子會加入他們?
楊子正的代表先進文化,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國家與社會的發展這三條理論多少與復社的主張有點相似性的。
正因為如此,他們才陷入了深思。
“子正,你的意思只要是在你說的三個‘凡是代表’的提倡內就是對的?”方以智若有所思的問道。
“不,這只是前提。有時候是不是代表著國家與社會發展?是不是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是不是代表著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很難界定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自古以來就不缺少把自己的偽善說成是行善的,把自己的偽忠說成是忠君愛國的。像有的家族天天喊著忠君愛國,卻屹立數千年不倒,既然忠君愛國,為什么千年不倒?不隨某一個君王的倒臺而去?為什么每次改朝換代第一個跳出來投誠的是他們?”
楊子正的話說得四公子與吳綺、張養重以及陳維崧目瞪口呆,這也太敢說了吧?大家都知道楊子正說的是誰,不就是孔家嘛。
“所以,有了三個‘凡是代表’的前提,我們還要用一套方法來確定是不是真的符合三個‘凡是代表’,這個方法就是辯證法,就是通過辯論證明是真的符合三個‘凡是代表’,還是假的,所有的主張必須得,如何?如何推動先過文化?如何代表?用辯論證明。”
“最后,用來證明是否是真理。”
“子正,這就是你說的思想學的一部分嗎?”方以智問道。
“算是吧,我想了一天,我覺得思想學這個稱呼不好,應該叫哲學,‘哲,知也。’智者、聰慧之思想學問,從心出發的學問。”楊子正笑道。
“儒家有孔門十哲,亦有‘古賢先哲’的說法,更有對有思想品德高尚者稱為‘哲人’的說法。子正所稱名為‘哲學’,妙啊,從心出發的學問,妙。”方以智興奮的拍了拍桌子,他突然覺得楊子正的理論更高級,比復社提的更有深度。
“子正,你這辯證法倒是新鮮,頗有《易經》中陰陽對立的意味。”陳貞慧撫須笑道。
“但對立中有統一,這才是辯證法,也是科學研究的方法之一。我所想的科學看似跟哲學不相關聯,但實際又相互關系,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嚯,對立統一的關系,這個很矛盾啊,既然對立哪來的統一?”冒襄不禁插言道。
楊子正正準備顯擺一下,誰知道被方以智搶答了,看得出他對楊子正還要對辯證的說法更擁護。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陰陽皆為對立,但又相生,這就是統一,萬事萬物皆因對立與統一在一起,這才有了天地萬物。子正,你為我師也!”方以智發神經似的又站起來朝楊子正行師禮。
不僅楊子正懵了一下,其他人也懵了,這又被降服了一次?
“密之,是師是友并不重要,共同進步才重要,我們不要有這么多的虛禮。”楊子正連忙扶起方以智。
其實方以智之所以一再的行師禮,皆因為他讀書是真為學問的,并不僅僅是為了功名。
可能四公子中冒襄與侯方域多少有點為了政治利益,但方以智與陳貞慧卻是實實在在的為了學問申張的。
“真理越辯越明,道理越講越清。余以為學問學問,有學也要有問,只學不問不叫學問,那叫學舌,沒有自我的作他人附庸罷了。”
楊子正沒來參加宴會之前他就知道,今晚肯定是要與四公子舌戰一場的,沒辦法,人家四人齊出場了,不討論些敏感話題是不會罷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