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50imr"><label id="50imr"></label></button>

  • <em id="50imr"><ol id="50imr"></ol></em>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明末:從游秦淮河開始 > 011 我的學說叫科學(上)

            011 我的學說叫科學(上)(1 / 2)

            聊完這個國事之后,楊子正知道要適可而止了,畢竟他稍表露了心跡就可以了。

            他難道不知道方以智問他話的意思?當然明白。

            但楊子正雖然欽佩方以智的學識,但并不等于他認同復社的理念。什么復社、幾社不過是黨爭下的產物而已。

            正是因為這些人,南明朝廷比崇禎更為悲慘的是政令出了不南京紫禁城。為了黨爭支持不同的藩王當皇帝,朝堂內傾軋異己,各處撈著各自的利益,弘光朝不過一年便灰飛煙滅。

            所以楊子正對東林堂、復社、幾社之類的都不喜歡,雖然他不喜歡這些黨派,但并不代表他不喜歡某個有能力的人才。

            像方以智這種人不適合政治,更適合治學。

            “方叔,我請教你一個問題,我看過方叔的《物理小識》,《物理小識》卷二講霜雪‘霜前冷者,陰氣在先,露遇陰逼而為霜,故先冷也。雪后寒者,陽氣在先,水逼陽死而成雪,故后寒也。’”

            “這霜是露陰逼而生,這雪是水陽逼而生。后來,我常見鍋中之水遇火而沸,沸受成水霧,水霧遇冷蓋又成水。水受熱了成水霧,水霧遇冷了成水珠,而水遇冷了也可以成為雪霜。那其實水、水霧與雪霜都是水,造成它們不同變化的原因是冷熱,陰逼則為雪霜,陽逼則為水霧。”

            “陰逼陽逼使水產生了變化,那多強的陰逼會使水變冰霜,而多強的陽逼使水變水霧呢?這個強度是怎么測量的呢?有沒有像測重量一樣的刻度?”楊子正像個好學的小學生一樣問道方以智。

            “這……”聽到楊子正如此一問,方以智有點傻眼,這誰去研究過啊,多強的強度。

            方以智張了張嘴,又沒說,因為古代一般衡量溫度用的詞都是比較含糊的。

            比如“小暖于人體”、“大率常令溫如腋下為佳”等,一般以人體溫度作參考,而大自然的溫度也有參考,如“河開”、“河封”、“霜降”、“冰化”之類的大概描述。

            方以智本來以這些為答的,但想了一下,這都不是像楊子正說的一樣如像測重量一樣的有刻度啊,比如斤、兩、錢之類的度量。

            “不對啊,楊兄,這陰逼陽逼的強度怎么測量呢?自古就沒有個測量的方法啊。楊兄這是過于尋根問底了,這個需要什么測量方法呢,自古沒有不也一樣的好好的嘛。”吳綺見方以智為難的樣子立馬解圍。

            “呵,我這也就是不明其理,所以想問一問,有沒有答案不打緊。我只是在想,如果這個陰逼陽逼的強度有了測量尺度,我們的生活就會解決很多的問題。比如人體正常體熱是什么數值?測出了這個,那就可以測出什么數值下人是發熱了,什么數值下穿多少衣物。比如南方人去北方殺建奴,如果知道了北方有多寒冷的數值要穿多少衣物,是不是可以提前準備?什么數值下水會沸騰,什么數值下油會沸騰?而又是什么數值下鐵會溶成鐵水?又什么數值下水會結冰,又什么數值下種子會發芽……等等很多我們生活生產的問題將會迎刃而解。”

            楊子正的話讓眾人陷入了沉思,對啊,這個說得很有道理。

            “再比如,如果有了能夠測這酒到底有多烈,那豈不是可以比出這天下的美酒到底誰的烈度更高呢?”楊子正說著拿起酒杯喝了一杯。

            最新小說: 不做女主做系統 特種兵:開局打爆一個連 紅樓潛龍 三國時期之神界外傳 明末:從游秦淮河開始 登基吧!大王! 紈绔小將軍 帝國大閑人 煙冥望阡陌 亮劍:不裝了,是我在輔佐李云龍
            <button id="50imr"><label id="50imr"></label></button>

          1. <em id="50imr"><ol id="50imr"></ol></em>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