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鎮,蒜山今天的金山渡。
長江之上,白帆點點,寬逾五里的江面之上,百舸競渡,東晉水師的黃龍戰艦與赤馬舟快船,巡江而走,而從對面的廣陵郡今揚州的瓜州渡口,一趟趟滿載著人馬的平底大渡船,不時地停靠到這京口北的蒜山渡口邊上,放出批批北方來客,車水馬龍,好一副熱鬧繁忙的景象。
幾頁扁舟從江邊慢慢地駛過,渾身上下穿著蓑衣,戴著斗笠的漁夫漁婦們,或是奮力地把一張張地大網撒向江中,撈起條條鯉魚,或是悠然獨坐舟頭,長線釣魚。
歡快的放歌聲在天地間響徹著“朝罩罩城東,暮罩罩城西。兩槳鳴幽幽,蓮子相高低。持罩入深水,金鱗大如手。魚尾迸圓波,千珠落湘藕。”
而在這渡口兩邊,大大小小地座落著十幾個鋪子,有的鋪子上堆著一條條的小魚干,用鹽漬了,正是行腳客商們所喜歡的干糧,而有的鋪子上,則盛著香噴噴的果脯,上面滾著幾顆白色的糖末,果香入鼻,沁人心脾。
最靠外的一個鋪子,一個駝背的老嫗,正揮著一把小蒲扇,有氣無力地吆喝著“茶湯,上好的茶湯,只有在江南才能飲到,提神醒腦,解渴生津”
而在她的身邊,低矮的胡床之上擺著十幾個大碗,里面盡是茶湯,清香撲鼻,后面的一個大鍋里,正煮著兩塊茶餅,兩個二十多歲,葛布短衫的后生,正滿頭大汗地用長桿在這鍋里攪來攪去,時不時地撒進一些胡椒、鹽巴,煎茶制茗。
劉裕負手背后,在這些鋪子間逡巡,邊上的幾個鋪子的小販紛紛笑了起來“喲,劉大哥,今天你怎么有空來這渡口轉轉了沒去打山里打柴嗎”
“怎么,劉大哥這么有閑情興致,要在這渡口查查可疑人等嗎”
劉裕乃是漢高祖劉邦的兄弟,楚王劉交的二十二世孫,而現在的他,家道中落,只是一個京口郡的里正。
劉裕的眉頭皺了皺,轉而沉聲道“無甚大事,不過是上頭交代,近日北方偽秦意圖南侵,犯我大晉,北方漢人士民,紛紛南下,我們京口是僑置區,需要安置北人,順便查探奸細。羨之,你小子不在家讀書,怎么跑這里做起生意來了”
這個叫羨之的男孩,姓徐,是個十五六歲的黑瘦少年,雙眼炯炯有神,他面前的攤子上,堆著不少黃桃與楊梅制成的蜜餞果脯,而他的手里,則持著一把蒲扇,在趕著圍著果脯飛來飛去的蒼蠅。
徐羨之笑道“劉大哥,這兩天江邊來了許多北方客人,我娘說了,出來歷練一下也好,順便賣點果脯來補貼點家用。要不,您嘗嘗我們家的果脯味道怎么樣”
劉裕勾了勾嘴角,徑直走過了徐羨之的攤位,他的話隨風飄進了徐羨之的耳朵里“別光顧著賣果脯,可要幫我盯著點啊。”
那賣茶湯的張婆微微一笑,端起一碗茶湯上前,遞給了劉裕“喝碗茶湯吧,煞煞渴。”
劉裕來者不拒,道了聲謝后,端起茶湯一飲而盡,放下碗時,他的眉頭皺了皺“我還是喝不慣這撒了胡椒的茶湯,不如酒來的痛快。”
一邊的徐羨之也湊了過來,笑道“大哥放心,我的這雙招子,亮著哪誰是奸細,一眼就看出,絕不讓他混進咱京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