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遠征軍抽出一支精銳師團,趕赴飛龍崖戰區助戰,其余的兵力,基本上都調往雷門道戰線,為進軍南境的中部地區做準備。
最后,中原勢力奪回飛龍崖戰區后,衍生出來的種種跡象,讓各國領袖都覺得,現在正是進攻南境中部地區的好時機。
周興云等人奪回飛龍崖戰區,雖然打亂了十三國同盟的原定計劃,但也因此衍生出很多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跡象。
第一個跡象就是,南境邊緣區的中原勢力,得知飛龍崖戰區旗開得勝后,幾乎都一股腦的涌向飛龍崖戰區。
各國遠征軍對此可謂樂見其成。
用他們的心底話說,你們走了,地盤就歸我了。他們再不用擔心運輸補給時,突然蹦出一群中原武者來殺人劫貨。
更何況,南境邊緣區的中原勢力,全跑去飛龍崖戰區集結,對十三國遠征軍而言,真是一大利好。
十三國組建的聯合二軍,正好能將他們一網打盡。
所以,南境邊緣區的中原人馬,都奔赴飛龍崖戰區之后,各國遠征軍即可放心把部隊派去雷門道戰線,和中原勢力的主力軍開戰。
周興云等人奪回飛龍崖戰區,衍生出的第二個跡象則是,原本急于奪回雷門道的中原勢力,現在可以慢慢來,不用操之過急了。
現在著急的反而是十三國同盟,因為他們收到消息,中原皇室已在武魏城,集結了七十萬大軍,一旦糧草準備就緒,他們便會趕赴詩昆山參戰。
等到那個時候,詩昆山戰線必然固若金湯,十三國遠征軍再想擊破中原勢力的防線,進軍南境的中部地區,無疑舉步維艱。
更何況,飛龍崖戰區失守了,十三國遠征軍的大后方,不再是高枕無憂。
假設十三國遠征軍依舊磨磨唧唧的守在雷門道,不給武林盟施壓,等中原皇室七十萬大軍抵達詩昆山,各國就必須將聯合二軍的精銳將士,調來雷門道戰線。
確鑿的說,等到那個時候,十三國同盟已無暇顧及飛龍崖戰區,他們必須著力于鎮守雷門道防線。
所以,十三國遠征軍決定進軍南境的中部地區,只要他們將武林盟主力賴以防守的詩昆山防線,撕出一道口子,往南境中部地區投送兵力,即可在南境的中部地區打開戰局,從而牽制住中原皇室的七十萬大軍。
這么做的好處就是,中原皇室七十萬大軍,必須先穩住南境中部地區的戰況,才可向雷門道推進。
如此一來,就能幫十三國的聯合二軍,爭取到更多的時間。
最好的情況是,聯合二軍的將士奪回飛龍崖戰區之后,立馬回前線支援南境中部地區的戰斗,直接拿下南境的中部地區。
再不濟,中原皇室的七十萬大軍,穩住南境中部地區的戰況時,聯合二軍也奪回飛龍崖戰區,雙方回到雷門道戰線一決勝負。
與之不同的是,此時南境邊緣區徹底淪為十三國的領地,十三國遠征軍已無后顧之憂,可把所有精力投入到主戰線中。
這也是無鋒上座讓孫不同作妖,使十三國遠征軍重新奪回石廊鎮和胡家村的原因。
極具進攻戰略價值的石廊鎮,對此
時此刻的十三國同盟而言,可謂是至關重要的橋頭堡、樞紐站。
中原勢力連續失去了兩個至關重要的戰略要地,丟掉了石廊鎮和胡家村,而且秀桀軍集體失聯,又衍生出了第三個跡象。
絕大多數的中原武者都認為,韓霜雙一眾秀桀軍十死無生,恐怕全軍覆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