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二十年,秋。
在一個秋色宜人的上午,一輛看起來平實無華的馬車,正在京城外東南方的一條路上徐徐前行著。
趕車的人姓趙名祎,是一名錦衣衛的總旗。
當然了,此刻的趙總旗并沒有穿官服,也沒有帶兵刃;他已經完美地偽裝成了一個衣著樸素、相貌平平的中年漢子,在一般人眼里他就是個再普通不過的車夫而已。
而此時趙祎身后的馬車車輿里,還坐了三個人。
這三人,一個是孫亦諧,一個是黃東來還有一個,姓魏名謙,乃是一名年近六旬的宦官。
看到這兒可能有記性好的看官已經想到了,不錯,這魏謙和趙祎,正是在前文書的“姜暮蟬夜闖魯王府”和“雙諧大破火蓮教”等回目中有過短暫登場的魏公公和趙總旗。
當時在濟寧,魏公公潛伏于魯王府內,趙總旗則隱于市井之中,兩人一里一外,共同為削藩尋找著借口、搜集著證據、等待著機會、醞釀著執行
本來這事兒可能得再過一兩年才會有結果,沒成想,由于雙諧途徑濟寧,和姜暮蟬等人一同唱了出“行俠仗義、為民除害”的好戲,魯王一脈完蛋的進程加速了。
于是,在今年的春天,提前完成使命的魏公公和趙總旗便回到了京城復命。
之后兩人都得到了不錯的賞賜,且接下來的幾個月里,分別回到東廠和錦衣衛的二人也沒有再接到這類“長期臥底”的苦差事了,算是清閑了小半年。
直到不久前,皇宮內的寶物“烲龍璧”被盜,經事后調查,基本能確認是不久前來朝貢的東瀛使團所為。
皇帝有意讓兩位“護國天師”孫亦諧和黃東來前往追回國寶,便傳二人進宮敘話。
但孫黃進宮后一聽朱杝的要求,這又是出國又是討回贓物的事情極其不好辦吶。
兩人當場就開始跟皇上裝孫子,試圖把這任務推脫掉,結果朱杝卻不吃他們那套,就是認定他倆了。
那沒辦法,一定要去,咱就再提點兒“條件”唄。
但皇上可沒那閑工夫逐一聽這倆貨提出的一百幾十個狗屁倒灶的要求啊,于是朱杝就把魏公公和趙總旗給找來了
這次魏趙二人的工作也不復雜,就是以類似保鏢兼助理的身份去“接送兩位天師”。
趙總旗得負責把雙諧一路送到寧波的港口,送到他們的船出港為止,期間雙諧的一切花費和出航前要準備的東西趙總旗都得盡力滿足。
而魏公公則得陪著他倆上船,一路護送他們抵達長崎,并留在長崎那邊,待他們尋回國寶、準備回國時,作為接應。
萬一雙諧沒能完成使命、客死異鄉了,那魏公公就是那個負責把他們的尸骨給帶回來的人,當然,若連尸骨都帶不回來,那光帶個死訊回來也行
“對了,孫少俠,昨兒你讓咱家去取的東西,咱家給取出來了,你現在要看嗎”車輿內,魏公公想起了昨日這事,便對孫亦諧說道。
“哦還真取得到啊”孫亦諧聞言,也是一愣,“那行,我看看,到底是什么。”
他倆說的這是啥呢
此處咱書中代言,就是當初孫黃二人在蘭若寺搜羅到的那“四盜之遺”中的最后一樣東西。
那四盜的綽號和另三樣東西的具體情況咱這兒就不再細嚼磨了,反正就是除了食譜、機關圖和秘笈之外,所剩下的唯一一件至今還沒處置的東西一張百川錢莊的柜票。
孫亦諧去年回杭州的時候,其實也有去杭州當地的百川錢莊分號問過這柜票能不能兌現,人家掌柜的瞧見這三十多年前的柜票也是有點兒懵,反正最后結論是按照這票上還能分辨出的文字來看,這張柜票應該是對應著百川錢莊京城總號的某個柜子,但過了那么多年,誰也不敢保證總號那邊是否還保留著柜里的東西,只能說孫少爺您有機會到京城的話,可以去總號那兒問問,但別抱太大期望。
就這樣,孫亦諧暫且就把這事給擱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