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用說,朱青赮本就是朱杝比較喜愛的一名子女。
也正因為偏愛她,朱杝才會在韓諭的花言巧語下,將其許配給麻玄聲這個“相貌堂堂、才高八斗、年輕有為、前途無量”的新科狀元,而不是送去邊關政治聯姻或者嫁到民間。
但現在麻玄聲人都沒了,那還有什么好說的
皇上只要一句“那這婚事就作罷了吧”,接下來旁人也就不會再多說什么了。
這時候誰要敢跳出來耿直地懟道“君無戲言,皇上既然已經賜了婚,就該bbb”
那他就是找茬,甚至找死。
這界限在哪兒呢很簡單如果在爭論后還是遂了皇上的心意,沒嫁,那就當你是找茬,多找幾次你這仕途可能就要完;而如果最后皇上爭了半天,還是被迫照你說的辦了,那你就等著吧眼門前兒是不會動你的,但你已經上了死亡名單了,慢則一年快則數月,反正等這事兒過去了,你可能就會因為今天上朝左腳先踏進太和殿被治罪。
看到這兒可能有人要說了,如果真這樣,那用不了多久,這皇帝身邊就只能剩下些阿諛之臣了吧
那就是您有所不知了
朱杝此人,表面上像個無為而治的安樂皇帝,有時候還表現得有點大大咧咧、稀里糊涂的,但實際上他是個大智若愚,深諳帝王之術的人。
他在位這二十多年,朝中的文武大員、錦衣衛、東廠、還有其他一些勢力之間,一直有著矛盾和內斗,但又一直沒有任何一方過于強勢或弱勢過,而維系著這種“平衡”的人,正是朱杝。
還有前文中提到過的、暗中削弱藩王勢力的事情,背后若沒有皇帝的授意和允諾,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朱杝絕不是一個只愛聽讒言的昏君。
今天他如果是在討論國家大事時被人懟了,無論結果如何,他都不會因此記恨大臣的;不但不記恨,還會根據事后的結果去給對方記功。
但是青赮公主這個事兒,是他的家事,且這件事的處理結果對社稷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因為就算是老百姓也能理解他取消賜婚的這個決定,這屬于人之常情,此舉甚至反而會顯出他的人情味兒來,讓人覺得“皇上也是人、也疼女兒”。
如果有人在這件事情上敢懟他,那他第一時間就會認定此人情商低下,沒準智力也有問題。
這種人,假如在和他爭論的過程中,品出味兒不對了,最終妥協,找個臺階下了,那他可能也不追究,還能再觀察觀察;但假如對方在他反復給了臺階的情況下還是懟到底,那他絕對忍不了。
不是忍不了對方的無禮,而是忍不了對方的無能。
在朱杝看來,一個在這種事情上不懂得變通、對帝王的那一點點私心都不能體諒的人,即便他再是道德楷模、禮儀標兵,他也是個無能的政治家。
又無能,又跟皇帝結下了私人恩怨,你不死誰死
綜上所述,當朱杝說了“婚事作罷”后,不出意外的,他身邊完全沒有人敢提出異議。